防沙治沙、还湿于地 绿色之变给黄河之源带来些啥|新动态
时间:2024-09-21 16:06:23来源:光明日报

看绿色之变给黄河之源带来些啥?

【生态聚焦】

大河泱泱,汇万流以浩荡。黄河干流四川段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湿地蓄水量近100亿立方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格局中至关重要。


【资料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近期,记者跟随“川江千里行(黄河流域)”采访活动,走进若尔盖湿地深处,先后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若尔盖县、阿坝县、红原县四地实地调研,感受这场绿色之变给黄河之源带来些啥。

防沙治沙,守牢生态保护红线

黄沙莽莽,寸草不生,百姓苦不堪言……曾经,川西北草原沙化蔓延,态势严峻。如今,放眼望去,昔日沙丘已绿色盎然,“沙进人退”转变为“绿进沙退”。

在红原县瓦切镇德香村的一条沙土路上,治沙干部告诉记者:“这条路是专门给牧民留的放牧通道。别看现在路两侧草木茂盛,以前可是光秃秃的!”

德香村是红原草原上沙化分布集中、程度明显、治理难度大的典型区域。2008年起,该村开启了治沙征程。

39岁的牧民益瓦拉是德香村的公益护林员,他见证了这片土地近些年的变化:“这里的沙化面积没有扩大,植被却更茂盛了。现在巡查时,草鹿和野兔越来越多!”

红原县林草局林业生态修复股股长尹伟介绍,德香村针对不同程度的沙化土地,组合运用“防风阻沙林带”“草障植物网格”“生物沙障”“灌草间种”等治理方式,系统性地实施沙化土地治理。“如果只有黄沙,风一吹就被吹走了,必须通过种植物减缓沙的流速,用网格减少水土流失。”

全国第六次沙化土地监测初步数据显示,德香村沙化土地面积已由原来的3.6万亩减至2.2万亩,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从不足10%增加到60%以上,沙化治理区植物种类也由7种增加至20多种。

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是另一个防沙治沙重点区域。初秋的若尔盖草原,水润草茂,牛羊遍野。广袤的草原上,人工种植的高山柳、修筑的生态坝功不可没。

为了不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湿地退化为沙地,若尔盖县2021年启动了湿地修复和沙化治理项目。“通过几年治理,若尔盖县的流动沙地大大减少,从1万多亩降到2100亩。”该县林草局副局长付志勇说。

还湿于地,助力国家公园建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建设跨川甘两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

如何守护好被誉为中国“最美高寒湿地”的若尔盖湿地,是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的一道必答题。

走进若尔盖花湖,记者仿佛来到了水鸟的乐园,成群的棕头鸥在湖面飞过或驻留,成为亮丽一景。

采访当中,记者注意到隐藏在湿地里的太阳能探测仪器。目前,湖内共搭建3套智慧监测监管设备,基本覆盖了野生动物常出没的区域,可以实时监控花湖及周边2公里内的生态环境状况。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花湖曾出现生态侵占、湿地萎缩、草地沙化、畜牧超载等问题,水域面积由386公顷下降到215公顷,畜牧超载率一度高达60%,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花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泥炭看似普通,实际透水性好、养分丰富,不法分子常常盗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湖底的泥炭1年只能增长1毫米,10年才能长出薄薄的一层。盗采后留下的‘伤痕’,只能人工回填。”湖内的智慧监测监管系统,正是为减少泥炭盗采等破坏湿地生态的人类活动而增添的“科技之眼”。

为落实生态红线工程,花湖景区在“退”上下足了功夫:拆除花湖湿地缓冲区内2.86公里的栈道、观景平台、休息亭、公共厕所等超过1万4千平方米的旅游设施。

通过系统治理修复,花湖水位提升了0.52米,水域面积435公顷,周边湿地沼泽恢复892公顷,流域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4万亩,沙化面积自2019年开始实现连续负增长。

一望无际的日干乔湿地,云幕低垂,绿意如茵。这诗画般的景色,离不开系统的生态治理和修复。

“这片草原,曾是红军长征时非战斗减员最多的一段路。过去,由于气候变暖,加之过度放牧,湿地逐渐退化,生态功能也有所下降。”红原县嘎曲国家湿地公园副局长依云卓玛说。

据介绍,2021年以来,日干乔湿地内新建1座小型生态坝和100个微型坝,用来提升水源涵养、蓄水保湿能力。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这片湿地的水域面积已达2250亩,地下水位提升了近20厘米。

湿地保护成效,还在生物多样性上有所展现。若尔盖县副县长杨勇告诉记者:“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从9种增加到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25种增加到46种。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黑颈鹤也从1999年的407只增加到1100余只,全县甚至达到2000多只。”

“日干乔湿地内监测到的野生动物从10多种增加到20余种。在全国都非常罕见的黑鹳,湿地修复后也频频出现呢!”依云卓玛说。

绿色转型,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退牧还湿是否会影响牧民的生产生活?如何让当地百姓在绿色发展中受益?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阿坝州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附近,一座高原上的科技小院不一般。依托这个科技小院,四川农业大学青稞研究团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高原粮仓”提供科技支撑——成功试种青海黑青稞、“藏青2000”等新品种17个,推广应用条播、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等新技术4项,黑青稞亩产量、产值逐年提升。

以青稞产业园示范引领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让园区周边8个乡镇的4万多名群众尝到了“甜头”——促进了农牧民群众转产转业、增收致富,推进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生态保护的常态化,还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记者见到作玛木的时候,他的脸庞晒得黝黑,眼睛分外闪亮。2018年退伍后,这个藏族小伙转业到若尔盖县消防大队,成为一名消防员。现在,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黄河护河队队长。

组建于2021年的若尔盖县黄河护河队,是四川省首支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队伍,共有50名牧区小伙,平均年龄不到26岁,却守护着全县73条河流、6个湖泊及3个重要湿地。

阿坝州还设有各级草(林)长及天保护林员、生态管护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来自红原县德香村的牧民泽让甲,已经在日干乔湿地当了18年护林员。每年9月到次年5月,他们会轮流开展全天24小时的森林防火巡护。这个公益性岗位给泽让甲带来了稳定收入。

“在实施生态治理项目过程中,若尔盖县先后投入5.09亿元,其中30%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百姓参与到项目建设、后期管护及项目监督中,基本实现了全过程群众参与。”杨勇说。

在此过程中,沙化治理区牧民群众由“草原放牧人”转变为“生态治理者”。据统计,2008年省级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以来,德香村共有1100余人次参与,治理区原住民户均获得劳务收入3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杨勇告诉记者,花湖景区的暑期研学收入逐年增长。相关数据显示,若尔盖县花湖畜牧超载率下降至8%以来,兑现景区生态生计补偿超1亿元,草原生态效益补偿8960万元。

阿坝州在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着力推动生态修复和高质量发展。这场绿色之变,在保护与发展中夯实了生态本底,也让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百鸟飞的高原美丽生态画卷在黄河上游徐徐展开。

标签:

最新
  • 防沙治沙、还湿于地 绿色之变给黄河之源带来些啥|新动态

    看绿色之变给黄河之源带来些啥?【生态聚焦】大河泱泱,汇万流以浩

  • 马来西亚冀借东博会开拓中国榴莲市场

    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法蒂尔·伊斯迈尔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

  • 今日报丨青海牦牛肉将供港

    中新网西宁8月30日电 (记者 孙睿)近日,香港食环署正式函复内地海

  • 世界最新:自然资源部:推进海水淡化、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中新网8月20日电 自然资源部20日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

  • 环球焦点!大型演出市场上半年持续增长 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增134.73%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郑海鸥)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

  • 精选!遂平县司法局灈阳司法所开展民法典进乡村 护航“三夏”生产活动

    为充分发挥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优势,助力夏收、夏种、夏管有序进

  • 当前速讯:邓州市构林镇卫生院:送医到地头清凉进田间 优化健康服务好环境

    眼下,酷暑高温,热辣滚烫,正值三夏麦收时节,邓州市构林镇卫生院抽派

  •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街道:消防宣传进万家 筑牢安全“防火墙”-环球精选

    为进一步做好夏季火灾防控工作,为进一步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不断扩大消

  • 息县:创新拼搏当前锋 比学赶超建新功

    2月22日上午,息县2024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开学工作会在县第三初级中学报

  • 焦点速读: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泌阳分局扎实开展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为全面落实省市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

  • ​去“美颜” 现“本色”——西平检察全流程助推市场“生鲜灯”整治|天天播资讯

    你购买的肉类、果蔬、水产品,新鲜吗?你眼中看到的鲜亮是你以为的鲜亮

  • ​西平县应急管理局召开2023年平安创建重点工作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

    11月8日,西平县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平安创建重点工作专项行动动员部署

  • 913027亿元、83.2%…… 多组数据中读懂中国经济巨大韧性、潜力和活力

    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如

  • 环球头条:澜湄六国高校线上线下共话开放教育国际合作务实路径

    中新社昆明10月12日电 (记者 韩帅南)第六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

  • 【条漫】中国正能量: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 8月份我国民航旅客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98%_天天快资讯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周圆、王聿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

  • 旅游
    • 海南省18个市县登台“打擂”比拼乡村振兴成效

    • 女律师山西办案被装麻袋?本人辟谣 基本情况讲解

    • 在一线 看经济|“智”上赋能 “链”上发力——从港口运行看我国经济韧性

    • 甘为一束光 照亮幸福路